?近日,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外科順利為一名垂體腺瘤卒中患者進行腫瘤切除與血腫清除,讓患者擺脫失明風險。術后,患者恢復情況良好,如今已康復出院。出院后,患者特別送來一面錦旗,“醫德高尚暖人心,醫術精湛傳四方”,兩列燙金的大字,訴說著患者對于北京友誼醫院的感謝。
9月,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外科接診了一位特殊病容的患者,患者王先生右眼突出,眼瞼緊閉,同時伴有結膜水腫。王先生自述當日突感頭痛難忍,同時眼睛腫脹,右眼無法睜開,視力下降,看東西模糊、重影。僅3個小時的時間,臉部就從正常狀態轉變成了眼睛腫得核桃般,只能睜開一只眼睛的病容,病程進展非常迅速。
在進行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及MRI(磁共振)檢查后,醫生發現王先生垂體窩有占位,并且向上壓迫視神經,向右側壓迫海綿竇及動眼神經。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孫建軍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迅速判斷王先生為垂體腺瘤卒中。垂體腺瘤卒中是指由于垂體腺瘤出血或者缺血導致的垂體窩壓力升高,推擠周圍組織結構造導致的疾病?;颊叽贵w腺瘤出血壓迫眼部神經,如若不及時處理,及有可能導致失明的后果。為了挽救王先生的視覺功能及動眼神經功能,必須立即為患者進行眼部減壓手術。
孫建軍主持術前討論,為王先生制定了詳細完備的手術方案。于當天下午,神經外科以最快的速度為患者安排急診手術。手術歷時1個小時,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張向華主刀順利為患者進行腫瘤切除與血腫清除。術中,手術團隊發現患者垂體腺瘤組織與大量血凝塊混合,向上推擠鞍隔、視神經,向右側壓迫海綿竇壁,正常垂體被腫瘤組織壓迫變薄。小心清除腫瘤及血腫,仔細辨認受壓變薄的垂體組織,同時保護右側海綿竇壁及鞍隔的完整。全切腫瘤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受壓的右側海綿竇壁,鞍隔完全下降提示視神經充分減壓,手術達到預計效果。
王先生蘇醒后非常高興,感到能看得更清楚了。孫建軍為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制定了詳細的個體化藥物治療方案。隨著治療的有序展開,王先生右眼逐漸睜開了,眼部腫脹的情況也逐漸恢復,他開心地說:“多虧了孫主任的治療,我的眼睛保住了!”7天后,王先生順利出院,他和家屬特別向孫建軍主任送來錦旗,表達感激之情。
垂體腺瘤卒中(Pituitary apoplexy)是指由于垂體腺瘤出血或者缺血導致的垂體窩壓力升高,推擠周圍組織結構(正常殘余垂體組織、視神經視交叉、海綿竇及其內部顱神經、腦室系統等),從而造成一系列臨床癥狀的疾病。
垂體腺瘤卒中常見的臨床表現有頭痛、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眼外肌運動障礙、垂體前葉功能減退、意識障礙等。突發頭痛是最常見的癥狀,原因為腫瘤卒中時體積快速增大,擠壓周圍組織結構,特別是顱底硬膜,引起頭痛;腫瘤卒中,向上擴張,推擠視神經、視交叉,從而造成視力下降、雙顳側視野缺損。眼外肌運動障礙,多表現為上瞼下垂、復視,主要是由于腫瘤卒中時體積快速增大,推擠側方海綿竇,海綿竇內顱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和外展神經)受到牽扯,進而造成顱神經麻痹,產生相應的臨床癥狀。
急性垂體腺瘤卒中,出血較多,病情進展快速,通常在24小時內達到高峰。其診斷通過頭部CT及MRI可以鑒別。該病應盡快手術治療,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挽救病人的視力。內鏡經鼻蝶入路是常用的手術方法,手術的難點是辨認出變色、變性的正常垂體組織,切除腫瘤的同時保護好正常垂體組織。
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外科內鏡微創顱底組技術成熟,不斷發展,達到領先水平。目前經鼻內鏡垂體腺瘤、經鼻內鏡脊索瘤等已成為神經外科常規開展手術。未來,神經外科會繼續不懈努力、砥礪前行,為廣大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